- · 《中国高新区》栏目设置[05/29]
- · 《中国高新区》数据库收[05/29]
- · 《中国高新区》收稿方向[05/29]
- · 《中国高新区》投稿方式[05/29]
- · 《中国高新区》征稿要求[05/29]
- · 《中国高新区》刊物宗旨[05/29]
高新区小营街道:迁新居一周年 ?看黄河滩区群众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建波 通讯员 周小燕 孟海杰 滨州报道 高新区小营街道刘汤村群众刘梅河家中 在高新区小营街道刘汤村群众刘梅河家中,到处张贴着喜字、悬挂着拉花等,洋溢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建波 通讯员 周小燕 孟海杰 滨州报道
高新区小营街道刘汤村群众刘梅河家中
在高新区小营街道刘汤村群众刘梅河家中,到处张贴着喜字、悬挂着拉花等,洋溢着结婚的喜庆氛围。“到今年国庆节,我家搬到安置小区已整整一年了,这里环境干净、出入方便,女儿也刚刚出嫁,心里非常高兴。”刘梅河说。
滨州高新区小营街道黄河滩区内有南闫、北闫、戴家、邵家、刘汤5个村,涉及群众836户、2139人。2017年以来,小营街道严格贯彻国家扶贫搬迁政策,全面开展黄河滩区居民脱贫迁建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协议签订、户型报名、规划设计、开工建设、搬迁入住和土地复耕等工作,签约率、报名率、入住率均达到99%以上。2020年9月底,5个村群众喜迁新居。通过整村搬迁,滩区群众一步进入中心城区,从根本上免去洪涝之苦、摆脱贫穷之困、破解发展之难。
完善基础设施,群众充满幸福感
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安置小区黄河馨苑环境
走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安置小区黄河馨苑,绿草茵茵,道路整洁,水电暖和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齐全,孩子在广场上嬉戏玩耍,老人聚在一起拉家常,小区内热闹非凡。谈及搬迁后的生活,人人赞不绝口,个个喜上眉梢,温馨画面和张张笑脸透露着搬迁群众满满的幸福感。“以前家离学校有17里路远,每天接送孩子费时费力,买菜、看病最近也要到7里路外的朱全村,非常不方便。”邵家村73岁的老人李翠香说,“现在可好了,学校就在家门口,小区里有超市、卫生室,上下楼有电梯,日子过得特别甜。”今年6月份,黄河滩区5个村联合对进小区道路进行拓宽、铺设花砖、栽种绿化树木,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进行就业培训,生活有了新奔头
为黄河滩区搬迁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滩区百姓迁建,不仅安居,还要乐业,才能让滩区群众真正“挪穷窝”又“拔穷根”。街道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聘请专家对黄河滩区5个村劳动力进行创业就业、种植技能提升、家政服务等培训,有劳动能力的滩区群众基本都实现务工就业。每天清晨,戴家村41岁的李丽梅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赶到附近的好大姐家政上班,她说:“每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能接送孩子、照顾老人,还免费参加了街道组织的家政就业技能培训。”
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邵家村54岁的邵建忠辞掉原来的工作,在小区里开了一家超市,有了自己的事业和收入,小区物业为9名滩区群众提供门卫、保洁等家门口就业岗位。同时,黄河滩区迁建5个村流转土地3589.82亩,村党组织领办农业产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得到极大提升,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丰富文化生活,传承传统文化
黄河滩区搬迁群众在下象棋
晚饭过后,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打牌、下象棋,广场上载歌载舞,送戏下乡走进安置小区,与搬迁群众一起分享文化惠民带来的喜悦,小区内一片欢声笑语。滩区群众搬迁后,各村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大力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在戴家村,一根根线条在51岁刘素芳的巧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她就编完了一个筐子;71岁的刘桂芳平日里爱做针线活,缝制的手工布鞋舒适耐穿,很多外地人都慕名前来购买;85岁的邱志文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逢年过节,大家都愿意找他讨一副对联,传统手工艺和文化也得到传承。
万里黄河奔腾依旧,千里滩区换了人间。黄河滩区迁建改变的不仅仅是群众的生活环境,更是群众的内心和精神面貌,正所谓“搬”出了滩区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区》 网址: http://www.zggxqzz.cn/zonghexinwen/2021/1003/2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