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打开成都新世界,成都高新区不断站上创新起跑

来源:中国高新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电子信息、生物、新经济,过去两个月,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集中迎来又一个“高能级时刻”,为持续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又”字背后,显示出持续性非偶然性,

电子信息、生物、新经济,过去两个月,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集中迎来又一个“高能级时刻”,为持续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又”字背后,显示出持续性非偶然性,有迹可循。

时针回拨。32年前,成都高新区迎着改革创新的东风诞生,为成都注入创新基因的火种。

2019年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成都排名第五,其中创新环境指数排名第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成都排名第47位。

如同一个攀登者,30余年来,成都高新区不断攀登着一座座“创新大山”,一次次完成对自身高度的超越。9月28日8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在成都高新西区集中开工总投资150亿元涉及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等多方面。

体制机制

2.5平方公里,一簇创新的火种

翻开高新区3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首当其冲,就是体制机制改革。从大部制试验田到全员聘用,成都高新区不断突破体制机制,将其转化为发展优势。

“成都高新区是政府的一个派生机构。”中国公共政策学会理事、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史云贵说,派生机构的优势是决策链条比较短,效率比较高,更有助于应对市场经济的挑战,简称为“小马拉大车”模式,这种模式指机构本身是派生机构,承担的却是一个正常区县具有的职能,管理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1996年,成都高新区明确了“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并秉持至今。在史云贵看来,在很长时间内,这样的体制机制推动着它发展得又好又快——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稳居前十,2016年跻身“三甲”,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

理念之下,并不固化。2017年,于成都高新区,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当年7月底,成都高新区面向全球招募16名局、处级专业人才,其中保留身份引进者享受该区同等级别在编干部待遇,市场化引进者税后年薪不低于50万元。

8月25日,成都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动员大会召开,提出该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展现新气象,实现新发展,抢占成都高新区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会上,“大部制”“扁平化”“精兵简政”等关键词被反复强调。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提出实现几个转变:由编制管理向员额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组织任命向合同管理、由伯乐相马向赛场选马转变,旨在为优秀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

同年10月,与成都启动新一轮机构调整设置同步,成都高新区按照“扁平管理、专业运营、全员聘用”的思路,设置重组16个机构,较之前精简30%左右,并打破了人员身份、职级、部门、地域等界限。

从2.5平方公里起步区到现在,成都高新区管辖面积扩大了240多倍,那簇创新的火种,从未熄灭。

产业生态

从政策、资金到人才,一片创新的生长

纵观成都高新区每一次的架构创新,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产业发展。

作为成都市产业发展主阵地,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从注重“招大引强”向“外引内培”转型。

外引方面,今年7-9月的项目招引攻坚行动,成都高新区拿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累计签约注册重大项目20个,其中百亿级项目5个,占成都全市20%。

头部企业共同的选择,背后包含多层逻辑考量。但创新,一定是核心要素。

“‘三次创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26条”“产业培育新政18条”……在百度搜索成都高新区的产业政策创新,相关信息超过600万条。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也离不开资金。

科技金融大厦

成都市锦城大道539号,盈创动力科技金融大厦,不仅是集聚金融机构的“物理载体”和“资金池”,还拥有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市场化运营平台,在成都高新区成长壮大的明星企业,如博芯联科、谛听科技、墨比科技等,都不乏盈创动力的资本扶持。

2017年9月,盈创动力探索的“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作为成都经验,成为国务院13项推广改革举措之一。

创新引领发展,主要靠人才。从三次创业人才政策,到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再到金熊猫人才品牌,成都高新区人才政策不断升级,促进人才资源向创新动能转化,为区域发展提供持续性生长动力。

30多年来,从无到有,成都高新区产业集聚成链,拉长加粗进而形成产业生态圈。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区》 网址: http://www.zggxqzz.cn/zonghexinwen/2020/1010/825.html



上一篇:中国少年先锋队长沙高新区麓谷小学少工委成立
下一篇:成都高新区规划中日产业园,除了搞商务还有动

中国高新区投稿 | 中国高新区编辑部| 中国高新区版面费 | 中国高新区论文发表 | 中国高新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高新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