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高新区》栏目设置[05/29]
- · 《中国高新区》数据库收[05/29]
- · 《中国高新区》收稿方向[05/29]
- · 《中国高新区》投稿方式[05/29]
- · 《中国高新区》征稿要求[05/29]
- · 《中国高新区》刊物宗旨[05/29]
清远高新区创新引领拼出高新力度和高新速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导读] 靠着一代代“清高人”脚踏实地、拼搏创新,清远高新区十年磨剑,完成了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的“三级跳”,于2015年晋级为国家高新区。近五年来,清远高新区围绕创新驱动
[导读]
靠着一代代“清高人”脚踏实地、拼搏创新,清远高新区十年磨剑,完成了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的“三级跳”,于2015年晋级为国家高新区。近五年来,清远高新区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主要目标,全力写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三篇文章,成为清远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新阵地。
砥砺三十载 创新正燎原
清远这片富有改革精神的热土,历来不乏改革创新的基因。30年前,迎着改革的东风,清远在全国首创“体外造血、异地扶贫”模式,设立“广东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扶贫区”)。这个自带创新基因的扶贫区后来成为了点燃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时代“火种”,并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1995年,伴随着工业化的浪潮,清远在扶贫区的基础上增设清远经济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清远经开区”),扶贫区开启了向工业化的转型之路。2011年,清远经开区华丽转型成为省级高新区。201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清远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自此,清远高新区完成了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的“三级跳”,清远高新区创新发展的航船,驶向了更深、更远、更波澜壮阔的海面!
2019年,清远高新区成功跻身全国百强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升第97名,并成为2019年全省3家获批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的开发区之一。2020年,清远高新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综合排名提升至全国第96名。昔日为改变“老少边穷”困境而设立的扶贫区,今日实现华丽蜕变,已经成为清远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主战场。
2020年9月29日,清远高新区晋级国家高新区五周年成果展活动开幕式现场
燃情五载 实力“清高”
过去五年来,清远高新区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目标,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引商,引进腾讯华南云计算基地、忠华棉纱交易总部等重点项目50多个;组建4支总规模达15.55亿元的产业基金,开创了清远产业基金先河;与中山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的5个校地、院地创新平台已顺利投用;推动天安智谷、华南863等科技园区提质发展,这两大园区内已有近900家企业注册登记;出台“产业十条”“科技创新十六条”和《激励优秀青年人才创业就业试行办法》等“3+N”系列政策,政策扶持体系逐步完善;设立粤东西北地区首个行政审批局,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限比总体法定时限压缩了80%以上……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数据有力诠释了清远高新区的高新力度和高新速度。
截至2020年年底,清远高新区已建有百嘉科技创新园、莲湖产业园、嘉福工业园、雄兴工业园、泰基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形成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5+1”主导产业。园区汇聚了先导稀材、豪美新材、聚石化学、嘉博制药、爱机汽配、蒙牛乳业等知名企业,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细分领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清远高新区核心区1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6.09亿元,工业增加值51.6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2.71亿元,同比增长3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亿元。
多路并进 创新“清高”
一是党建引领,红色高新。五年来,清远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理论武装,突出政治机关属性;聚焦组织建设,强化基层组织硬核能力;聚焦作用发挥,致力打造“红色园区”;聚焦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扎实推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模范机关建设,创新开展“两新”组织竞争性扶持党建项目路演比赛,通过举办“两新”组织趣味运动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以加强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将“两新”组织打造成为“把握方向、政治引领、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坚强堡垒。截至2020年年底,全区已建成园区党群服务中心3个,“两新”党建工作示范点6个,其中区本级4个、省级2个。
二是共抗疫情,速度高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清远高新区始终将服务企业、发展经济作为一切工作的主线,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一是抓好企业稳岗稳工工作。全省第一个采取点对点“一站式”集中接送湖北籍务工人员返岗,组织22辆“复工暖心直通车”接回区内90多家企业共计500多名鄂籍员工及其家属。帮助企业搭建网上人才招聘平台,有效缓解企业用人难问题。二是及时出台扶持政策。制定出台了《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疫情防控期间临时租住补贴暂行办法》《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等惠企政策;摘编中央、省、市和高新区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政策文件发给企业,并协助企业申报有关优惠政策。三是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区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疫情防控一线检查督导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区》 网址: http://www.zggxqzz.cn/qikandaodu/2021/0623/2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