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徐荣华给患者实惠

来源:中国高新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院长领导力的关键词,一是果敢;二是睿智;三是信任。 2007年,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成都一院”)从成都市最繁华的春熙路整体搬迁至高新区。彼时,高新区基本还未开发,

院长领导力的关键词,一是果敢;二是睿智;三是信任。

2007年,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下称“成都一院”)从成都市最繁华的春熙路整体搬迁至高新区。彼时,高新区基本还未开发,甚至连公交车也没有开通。为此,很多医院员工担忧就此失去了患者源,医院将难以生存,更不用说发展了。

然而,在仅仅6年之后,成都一院2013年的业务收入就达到了10.5亿元,成为成都市级公立医院中首家突破10亿元的医院;医院净资产达到了13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约20%;2013年8月,在二期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后,医院总床位数达到2800张。目前,三期800张床位的建设项目将于年内动工,四期工程也在筹划之中。

成都一院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之间站稳脚跟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掌舵者——徐荣华。

以创新供实惠

“现在是患者用脚投票的时代。成都一院的门诊量能够不断增加,原因就在于我们为患者提供了实惠。”徐荣华解释,“所谓实惠,一是效果好,二是价格低,三是就诊环境温馨、流程简单。”

的确如此,徐荣华在成都一院就诊流程管理上所做的改善,无论是预约挂号的多样化、设立就医服务中心、增加导医数量,还是设置病区财务管家、建立患者回访中心、创建开放日,都是秉持“患者要什么,医院就提供什么”的理念。

2012年底,成都一院设置了财务管家一职,不但方便住院患者了解住院期间的消费情况,还为医患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徐荣华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目前全院有28个病区,每个病区设置一位财务管家。他们来自财务科,对财务流程非常了解,不仅负责为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和出院手续,患者在住院期间对财务方面有任何问题,财务管家都会给出解释。

在患者住院期间,财务管家也会将患者对就医和治疗方面的具体需求传达给医生,甚至还可以请医生到患者床边来进行沟通,以便医生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这种做法是借鉴私立医院提供的财务服务。”徐荣华坦言,“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收费得到了规范,患者对此也很满意。”

成都一院在成都市公立医院中另一项改善患者服务的首创举措是,建立患者回访中心。患者回访中心由6名专职人员组成,每天的任务就是通过电话、网络和手机短信对患者进行回访,征求患者意见,然后将这些反馈意见汇总分析,每月生成报告,以便医院据此进行管理改善。

“医院原有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师进行的科室层面的回访,以及职能科室进行的抽查性回访,而患者回访中心的角度是代表医院进行回访。他们询问的内容范围更宽一些,也不避讳敏感问题,例如医生是否收红包、医院在哪些方面存在缺陷、哪名医生的工作没有做好等。”徐荣华指出。

患者回访中心需要对100%的住院患者及20%的门诊患者进行回访,回访内容需要全程录音。医院在此项上包括人力成本和信息平台在内的投入,每年高达150万~200万元。但徐荣华认为,这些都是值得的。

他向记者举例,患者曾经反映,作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一院并没有“像样的康复科”。成都一院当时设有中医康复、西医康复、中西医结合康复,虽然医院曾有过资源整合的考虑,但苦于面积受限,迟迟未能付诸实践。在患者几番建议之后,医院下定决心,加快康复中心的构建步伐。

“医院2号楼投入使用后,我们准备了两层楼共4000平方米,并投入800万资金,将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整合在一起。而这正是患者的意见加快了我们医院的学科建设。”徐荣华表示。

成都一院多项举措的初衷是为患者提供便利,而从中所获得的患者反馈又进一步促进了医院的发展。徐荣华口中的实惠,其实是双向的。

以实干促发展

成都一院的发展,一贯主张硬件软件两手抓。按照徐荣华对医院的规划,在完成医院的四期工程后,医院本部的床位数将达到4500张。除此之外,成都一院还将紧密联系两家二甲医院和若干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集团化发展。他还打算发扬本院的中西医结合特色,建立中医养老、托老、慢病调养等特色医疗服务中心,并且分低、中、高端,全方面覆盖人群。成都一院的发展,正在沿着徐荣华的思路持续往前迈进。

徐荣华能够对医院的未来制定如此清晰的发展思路,主要归功于他丰富的管理经历。虽然他就任成都一院院长不到两年,但是他的管理生涯可称得上“全方位多岗位亲历实践”。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区》 网址: http://www.zggxqzz.cn/qikandaodu/2021/0406/1501.html



上一篇:温情大连战疫进行时
下一篇:办幸福学校育幸福师生涿州市高新区学校管理探

中国高新区投稿 | 中国高新区编辑部| 中国高新区版面费 | 中国高新区论文发表 | 中国高新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高新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