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综合功能型高新区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研究以淮

来源:中国高新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8年2月28日被国务院批复,同意其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安徽省第六个国家级高新区,享受现行的国家高新

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18年2月28日被国务院批复,同意其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安徽省第六个国家级高新区,享受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

依据《安徽省开发区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开发区按照其位置和功能关系,分为产业主导型开发区、综合功能型开发区和独立新区型开发区三种类型。淮南高新区位于山南新区西南侧,南侧紧邻合淮阜高速和即将通车商杭高速铁路,交通便捷,区域优势明显。淮南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把高新区打造成集高新产业、高教科研、综合服务及生活社区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和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按照导则分类,淮南高新区应属于综合功能型开发区。

综合功能型开发区是城市或镇布局结构中相对独立的组团,其界线比较清晰,功能以产业为主并兼具其他功能[3]。

1 传统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反思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病”问题越来越突出、显现。不少新城建立之初,单纯以招商开发为目的,缺乏衣食住行、商业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一座座新城变为了“睡城”“卧城”甚至于“鬼城”。过去,我国开发区实行以工业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空间问题,开发区已无法承载区域格局变动和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新要求。

我国开发区发展较为典型的两种模式:第一种是产业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模式,它是以产业集聚区为起点,经过“产业组团发展、园区规模扩大、城市功能新区……”,该模式园区规模边界不断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人居环境发展滞后、土地资源缺乏、产业退二进三困难”等问题。

第二种模式是理想新城渐进式,它改变“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封闭系统的政策区”的旧发展理念,以开放的心态建设城市功能区,强调产业、社会及空间的多目标协同发展为新的发展目标。

2 淮南高新区空间发展模式的演变

(1) 依据《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规划 “一核一心三片区”的空间结构。规划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空间组织导致园区与城市发展呈并行的单向关系,园区仅作为城市独立功能的片区,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的独立配置导致缺乏与城市功能的双向互动,产城融合发展仍停留在空间层面。

(2) 依据《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5~2020年) 》规划结合高新区双区互动发展的特点,形成产业发展空间和综合服务空间有机组织、互动发展的空间结构,实现两大片区 (西区、东区) 协调融合,形成“双心、三轴、三组团”的空间结构。

但随着淮河经济带、G60科创走廊等国家和区域战略的相继提出,以及淮南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的实现,高新区面临的区域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要求发生重大变化,规划已不能适应当时园区发展的新要求。

3 新时代背景下淮南高新区土地利用与布局研究

新时代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淮南高新区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对产业功能、服务功能、生活功能进行区域合理布局,实施高水准建设,统筹发展高新区开发规划与山南新区规划、谢家集李郢孜镇城镇化、曹庵城镇化,实现园区内部环境与区外周边环境的协同发展,在园区内部保障生产与服务设施的合理配套,促进产业、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在行政区划上打造成淮南市产城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城。

3.1 战略定位

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时代战略定位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淮河流域绿色协调发展样板区、安徽省创新改革发展试验区、合肥都市圈协同共享发展先行区。

3.2 主导产业构成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产业创新集群;提升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煤矿技术服务、研发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培育和关注各产业起到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和空间专业化发展,全力构建特色突出、活力迸发的“131”产业体系。

3.3 产业空间格局

淮南高新区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的要求,调整优化经济区划和产业空间布局,实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进形成“一核五园”的产业空间格局。

文章来源:《中国高新区》 网址: http://www.zggxqzz.cn/qikandaodu/2021/0323/1391.html



上一篇:中国西部大城市开发区企业投资决策的驱动因素
下一篇:让老旧建筑的电气系统重获新机施耐德电气联手

中国高新区投稿 | 中国高新区编辑部| 中国高新区版面费 | 中国高新区论文发表 | 中国高新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高新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